|
【服务体系】高明公共文化服务国字号示范区获“五星好评” |
【fuwutixi】2017-11-8发表: 高明公共文化服务国字号示范区获“五星好评” “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基层,“城乡10分钟文化圈”已基本建成,9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超过90亿元……11月2日,高明区召开的文化发展工作会议透露,根据国家文化部中期督查结果显示, 高明公共文化服务国字号示范区获“五星好评”“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精准对接基层,“城乡10分钟文化圈”已基本建成,9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超过90亿元……11月2日,高明区召开的文化发展工作会议透露,根据国家文化部中期督查结果显示,高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各项指标达标率已达100%,其中19个考核任务达优秀层次,优秀率为63.3%。2018年上半年,创建工作将迎来最终验收。 自2015年8月佛山市取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高明区坚持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增加公共文化有效、精准供给,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使得全区群众文化获得感日益增强。 “高明将以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全区文化‘软实力’,加快形成与高明未来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发展新格局。”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表示,下一步将打造具有岭南气韵的高明文化发展集群,通过以文化城、以文化人提升高明区域价值,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区发展的新增长极,推动高明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型升级。 新变化 文化供给实现各界“多元联动” 花鼓调《岗雕上山》、粤剧《清廉颂歌》……11月5日,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秋色大舞台高明分会场活动在荷城广场举行,今年佛山秋色活动以“佛山韵律秋醉南国”为主题,高明花鼓调、粤剧粤曲、白鹭元素舞蹈等共计90分钟的节目在高明分会场上演,为群众献上了文化“大餐”,展现出了高明的文化魅力。 在高明,类似这样的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已几乎每周都可以在各镇街文化广场、活动中心看到。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以下简称《创建标准》)的要求,示范区要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实施群众文化团队扶持项目,形成群众文化团队建设运行长效机制。 围绕这一要求,高明近年来通过构建枢纽型公共文化网格体系,下大力气破解基层文化工作人才资源匮乏、经费缺乏等问题,陆续实施了“一村一特色”“一镇一品牌”“一会一品牌”等项目,实现了政府从“办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在“一村一特色”方面,高明通过采用“政府搭平台、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引导杨和镇对川村、荷城街道西黎村等乡村,通过村企共建、村民集资等形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新建了文体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解决了基层文化经费不足的问题,为社会力量参与高明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成功范本。同时,通过组织文化艺术协会骨干成员先后到更合镇朗锦村、明城镇深水村等乡村一线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引导艺术家们用艺术的眼光去发掘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 在“一镇一品牌”方面,高明通过搭建“学舞堂”、书画艺术沙龙、舞蹈沙龙等常态化公益文化活动平台,将公益培训送入文化广场、村居和企业,及时发掘有潜力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素材,实现了基层文艺活动“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 此外,高明依托区文联各协会开展“一会一品牌”建设,连续多年举办“广佛肇千人舞会”“最美歌声”歌唱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起区舞蹈家协会、区音乐家协会等协会组织的力量,壮大了区内的文化供给资源。 据统计,2016年全年,全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场次,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相当于全区常住人口中每两人就有一人享受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而今年1—9月,高明区共举办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文化“五进”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近400场次,惠及群众超15万人次,预计全年活动场次较去年将有大幅增长。 “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高明的文化供给实现了从政府‘一元供给’到社会各界‘多元联动’的转变,盘活了经费、人才一盘棋,如今各镇街半年举办的文化活动比原来一年办的活动还要多。”高明区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突破 群众按需“点单”政府精准“掌勺”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员工书屋需要一批图书,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文艺队需要晚会形式的文艺交流,佛山高明顺成陶瓷有限公司需要粤剧表演……一条条来自基层的文化“订单”,向高明区文化枢纽型组织汇集,经该组织统筹调度,各类文化资源精准地铺向各个需求点。 值得关注的是,高明基层文化活动不仅在数量上逐年增长,而且文化活动质量和服务精准性也有长足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由政府提供文化“菜单”,群众按需“点单”,已成为高明公共文化供给的常态。 自启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初,高明区就着力转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逐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化”供给。在具体做法上,由政府部门发布文化菜单,各企业、社区等可前往所在地镇街宣传文体办咨询目录、反映需求,高明区文化部门在汇总需求后统筹推进。通过此举,新生代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各大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均得到了精准回应。 截至目前,高明区可供选择的文化服务共有4类、115项,其中,展览演出类33项,公益培训类8项,专题讲座类67项,图书阅读类7项。大部分舞台演出、公益讲座培训等项目,高明区每年均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菜单”,将表演形式与名称、预约形式、联系人等信息一一公开。 “例如,今年高明区级演出节目共有10项接受全年预约,包括当代舞《梦江南》《爵士拉丁》、少儿舞蹈《感恩的心》、独唱《把耳朵叫醒》等精彩节目,有效地推动了区级的文艺资源精准下沉。”高明区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而对于“菜单”中没有覆盖到的群众文化需求,高明区镇文化部门则以“文化众筹”的形式,制订专门的活动方案,包括筹集活动资金、赞助物品、志愿服务等。“文化众筹成功后,群众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政府根据需求定制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上述负责人说,高明“最美歌声”歌唱大赛就通过众筹筹集社会资金近130万元,成功举办了30场比赛。 “实践证明,这种‘订单式’和‘众筹式’的文化供给体系,对于基数大、分布广的高明产业工人、乡镇居民等群体具有精准供给的作用,能够就近开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目标群体口味的文化活动,进而有效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效能。”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紧密对接,加快推动高明公共文化服务从“兜底服务”向“均等化、优质化、便利化”发展,让群众更好地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新动能 “文化+”驱动文化产业走上“快车道” 在充分发动多方力量参与文化供给、提高文化供给效能的基础上,高明还着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产业力量撬动文化和经济繁荣。 走进位于西江新城明国路的荷新创意产业园施工工地,可以看到,目前招商中心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外部墙面、内部装修等收尾工作,11月底该招商中心就将对外开放。作为高明首个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荷新创意产业园投资约10.8亿元,将建设联排企业总部、loft人才公寓、创客中心等八大功能分区,建成后可为进驻园区的企业提供电商运营、人才培训等服务。 而这只是高明以“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推进‘文化+’跨界融合,将文化要素融入产业发展中,用文化力量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产业新业态,既是高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发力方向,也是高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内在需求。”徐东涛说。 在此推动之下,一批有规模、有潜力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在高明加速发展壮大。例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海天·娅米阳光城堡”,实现了高明工业旅游项目“零”的突破,是“文化+工业”的创新尝试。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入选国家优选旅游项目、盈香生态园和子昊钢琴有限公司获评佛山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文化+旅游”的典范……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文化类经营企业550余家,从事文化相关产业人员已超过1.5万人,文化产业年产值40多亿元,年度增加值达到22.4亿元,占全区gdp的3.5%。 而今年以来,高明坚持制造业项目和文化项目建设并重,全力推进9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90亿元。“其中鹭湖森林度假区、皂幕山景区、西江游艇展示中心等6个项目被纳入省重点项目,彰显出全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管雪说。 根据全区文化发展工作会议的部署,高明下阶段将全力打造东洲鹿鸣体育小镇、皂幕山滑翔伞基地、沧江龙舟训练基地等“文化+体育”亮点项目,同时加快打造皂幕山景区、鹭湖假日小镇、盈香生态园、西江游艇码头等文旅标杆工程,让旅游产业兼容更多的文化内容,旅游产品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全区发展的新增长极。 而为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高明已明确,将在推进沧江工业园、西江新城、三洲旧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重点城市建设工作中,有意识地彰显高明作为滨水田园城市的特质,积极融入更多的山水林田文化元素。 当中,高明将突出历史文脉的传承发扬,按照佛山市建设“博物馆之城”部署,着力打造谭平山纪念馆(故居)、古椰贝丘遗址等一批主题博物馆群,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全区建有20家以上文博场馆的目标,并进行文博文创开发的探索,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样本 “元”计划获评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近日,“西江月少儿舞蹈艺术团”正式成立,这是高明区“元”计划公益慈善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元”计划)旗下新成立的又一团队,旨在选拔培育本土优秀青少年艺术团队,升级本土青少年艺术团队品牌。 此前,“元”计划已成立了高明本土首个女子合唱团——西江月女子合唱团,以及西江月少儿合唱艺术团。在“佛山韵律 和声飞扬”——2017年佛山市群众合唱展演中,西江月少儿合唱团、西江月女子合唱团分别获得了少儿组银奖和成人组金奖,进一步印证了“元”计划品牌打造以及文化惠民的成效。 2015年初,高明区文化馆联合团区委、区慈善会、区妇联等部门推出了“元”计划,主要面向区内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文化培训,包括写作、语言、钢琴、古筝、英语、书法、舞蹈、美术、漫画及少儿合唱团等。 “元”计划项目以社会公益优先,不收取任何培训费、资料费,免费向未成年人提供教学资料,包括画板、素描纸、毛笔、宣纸、墨水等培训用品,以公益的方式提升区内未成年人艺术素养。 “元”计划开展3年以来,已累计举办15期、培训学生超1.5万人次,筹得善款约44万元,有效地保障了高明区未成年人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了全区未成年人艺术素养,培养了未成年人的乐善意识,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社会关注度和赞誉度不断提高。 得益于该项目的多方面成效,“元”计划已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去年该项目还获得了“高明区最美志愿服务项目”“佛山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服务项目”等荣誉,成为高明公共文化供给项目中的优秀样本。 观察眼 文化引领城市须强化人才支撑 11月2日,高明区召开文化发展工作会议,公布了《“文化高明”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群众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不断丰富全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高明初步建设成为文化导向型城市和珠西文化枢纽,努力在“文化佛山”建设中贡献“高明力量”。 近年来,高明以基层文化需求为导向,从顶层设计上整合区、镇、村三级文化资源,初步建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双向互动、精准供给体系,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高明之路”。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高明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培育和组建文艺队伍,初步破解了基层文化工作人才资源匮乏这一老大难问题。然而,面对全区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并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进而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仍是高明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必须解答的命题,甚至是文化引领城市发展的成败关键。 高明拥有“三谭”、区大相等历史文化名人,以及花鼓调、塘肚行神、濑粉等丰富的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但由于此前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开发,多数特色文化资源未能转化为广为人知的高明文化符号。相比之下,邻区的“李小龙”“行通济”“黄飞鸿”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已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识别性的文化品牌。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高明缺乏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支撑是重要原因。文化产业作为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结构要求较高,要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必须有一批有文化、懂科技、能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提供智力支撑。而根据高明区文化部门的一份内部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高明区文联拥有省级以上协会会员不足100人,不足周边文化强区的四分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高明壮大本土文化人才队伍的必要性。 正视这一问题,此次公布的《“文化高明”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将把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纳入全区人才发展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多渠道吸引海内外优秀文化人才,重点培育一批精通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在这一过程中,高明在人才管理政策和工作机制上应有创新思维,尤其是应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鼓励文化人才的全方位流动。比如,不应把文化人才视为单位的附属物,而应鼓励文化人才组建个人的工作室,进行独特的文化创造。 同时,当前科学和文化领域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已经由个人之间的竞争上升至人才团队间的竞争,让位于以领军人物带领的优质团队间的竞争。因而,高明文化艺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应把着力点之一放在重点引进文化领军人才领衔的文化创作团队上。 实际上,这样的人才观念更新,在高明新材料产业组建的多个院士工作站上已有表现,值得借鉴。这些院士工作站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优质团队组成,定期到高明进行产学研活动,对高明发展成为珠三角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瓷砖相关 服务营销 服务体验 服务模式 体系 体系管理 质量体系 营销体系分销体系 ,本资讯的关键词: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服务体系201高明区示范区字号好评 (【fuwutixi】更新:2017/11/8 17:04:48)
|